您好,欢迎来到www.365-818.com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 首页 >> 心得体会

水至清方能有鱼

作者:邱美云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2018/3/19 9:43:30 字体:【】【】【

水至清方能有鱼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俗话,源于《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说的是水太清,鱼就无法生存,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它告诫人们做人糊涂一点,得饶人处且饶人。不容否认,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担任不同的社会角色,人与人之间因为生活经历、教育背景、现实诉求,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境界、工作作风也难免不同,而且俗话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你容不得别人一点小小的过错或性格上的小小缺陷,一味地要求别人一举一动均符合或者满足你的标准,容不得别人有各种不同的性格和待人接物的方式,结果便是人心向背,众叛亲离。所以,对别人的小过小错,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好,不要苛刻,不要认真。糊涂一点,宽容一点。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句话是积极的,是正确的。

但是,时下有些人,尤其一些党员干部没有正确理解这句话的积极意义,而是在大是大非的一些原则问题上,奉行“好人哲学”,当“察”不察,当纠不纠, 一味宽容迁就,放任自流,追求所谓“人缘好”,“朋友多,“关系铁”,不惜牺牲党和人民的利益,甚至结党营私。遇到问题,就以“水至清则无鱼”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殊不知,宽容不等于违法乱纪,随性不等于肆意妄为,只有廉洁清正的政治生态下,才可能有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才可能有激情担当、砥砺奋进的干事创业氛围。一个单位、一个领域、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只有好与坏的分别,绝无模棱两可的“中间地带”。“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有一起违法乱纪的情况出现,足以说明该领域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决策程序还存在有漏洞的空间。而且,从现实经验看,一个落马的官员往往会连带出其他的官员,引发扯出萝卜带出泥的连锁腐败案件的出现。试想,工作在决策程序有漏洞、干部管理“挂空挡”、监督机制不健全的环境中,个人的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很难通过正常的努力工作来获取,同事之间的关系往往也只能维系表面上的和谐,这样的环境就真的适合我们的生存吗?这样的友谊就真的值得我们维系吗?

退一步来说,水清则必然无鱼吗?近有千岛湖以优秀的水质孕育了大量鱼类,远有大堡礁以清澈见底的海水闻名于世,其海洋生物种群也极为丰富;反倒是各种污染严重、臭味弥散、藻类爆发的河流湖泊成为了鱼类的死亡禁地。同理可得,如果官场生态也得到净化,那么还会有那么多落马官员表示“不贪不合群”吗?个别人提出“水至清则无鱼”的论调,实则是想“浑水摸鱼”,想为手中的权力寻求谋取私利的空间,是腐败顽固性的体现。如果把清水理解为除了水之外一无所有,那么这样的水必然缺少鱼类生存的各种养分,就像反腐败工作离开了各项制度保障也就停留在喊口号的层面上一样。所以,我们说,“清水”是在良好生态建构之下的清澈水域,也就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之后的清明官场。只有不断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机制,才能真正让反腐败工作保持长效,才能真正让人民群众满意。

由此可见,“水至清方能有鱼”绝非虚言,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让同事之间相互咬耳朵、扯袖子成为常态,让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上的辣味十足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常态,对违规违纪坚决依法处理、严惩不贷,常做到自省自查,以防“微恙成大疾”。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友不妨也可这么理解,鱼和友都是人类凭空添加的一种欲望罢了。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之间相互无有所欲,清清寡寡的。有时间了聚一下,谈谈心。忙起来一年不联系也不以为杵,见面后依然是清风徐面;一方有难了,另一方倾力帮助,得助者受之自然,授于一方也失之泰然;说的是肺腑言,行得是真性情。这样的朋友才是真正值得交往的朋友。(市园林处:邱美云